你的位置:beta尝鲜网站 > beta尝鲜网站介绍 >
乘联分会10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数据显示,10月自主品牌零售同比增长32%至148万辆,国内零售份额同比增长8.4个百分点达到60%,批发市场份额同比增长10个百分点至69.9%。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月主流合资品牌同比下降17%至57万辆,其中德系、日系、美系品牌零售份额分别下降2.3个百分点、4.8个百分点、2.1个百分点至15.8%、12.9%、4%。
从生产端、批发端来看,也出现了自主品牌汽车数量同比增长、合资品牌汽车数量同比下跌的情况。
与之相对应,今年以来,部分大型合资品牌的经营数据表现并不好看。
如广汽集团,60%汽车销量来自两大合资品牌广汽丰田与广汽本田,今年已连续9个月出现了销量同比下跌的情况。
今年3季报显示,广汽集团第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分别出现了21.73%、190.40%幅度的大幅下滑,虽然营业收入282.33亿元仍保持正数,但亏损已高达13.96亿元。从今年前三个季度来看,无论是营收、归母净利润还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也呈大幅下跌态势。
作为另一大型合资汽车品牌,上汽集团今年第三季度的销量、营收、净利润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
此外,在全球汽车市场面临巨大挑战的情况下,部分跨国车企如大众汽车、福特汽车的一些财务指标如净利润也出现了下跌,其中福特汽车CEO还表示“电动汽车部门是拖累公司整体表现的关键因素”。
而作为“打破合资燃油垄断的中坚力量”,比亚迪9月以超40万辆的单月销量位列全球销量前三,营收、净利润与销量同比增长幅度均超过18%,表现远优于其他传统合资品牌。
可以说,在新能源热潮与传统燃油动力技术难获突破的情况下,自主品牌抓住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正逐步打破以往合资品牌在国内占优势的市场格局。
与过往对比,如今消费者购车理念更年轻、时尚、科技化,众多自主品牌也纷纷推出多种动力形式、设计潮流的车型以迎合其口味。尤其在配置、售价、智能化方面,各自主品牌卷得厉害,借助其营销战略,也更能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而虽然传统合资品牌也有转型努力,但或许是因转型速度过慢、研发流程老套僵化、难以割舍品牌包袱等,合资品牌如今才一步步落后于自主品牌。
据悉,2021年本田中国曾宣布电动化转型路线,但截至今年才推出了两款纯电动车,还因定价不符消费者预期未能获得较好的市场反应。
这样慢的速度,要追赶1-1.5年为周期推出新车型的国内自主造车品牌,显然没多大可能。
且虽说如今一些合资品牌也在逐渐调整定价与经营模式,如10月27日上市的长安马自达售价13.98-17.98万元,比此前预售价低了2万元左右,但现在才“降低身段、放弃溢价策略”会不会“为时已晚”?
不过,一些采访也发现,目前有合资车企仍坚持采用“以高制快”、“以好制快”的战略,坚持较高品质生产,日系车企还打算打造自主程度更高的动力电池供应链来摆脱对我国动力电池材料的依赖,形成自身优势切入新能源汽车市场。
此外,也有言论提出合资品牌可通过与自主品牌合作学习技术,毕竟2023年就有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Stellantis集团与零跑汽车合作的案例,若能成功汲取自主品牌输出技术,或许合资品牌进步的速度会更快些。
大人,时代变了,该由中国车企向国外车企输出先进技术了。
不知道会有多少国外车企愿意放下身段,引进国内车企的技术。